化粪池作为生活污水预处理的关键设施,其氨氮超标问题不仅威胁周边水环境安全,还可能因挥发产生刺鼻性气味,影响居民生活质量。本文通过某社区化粪池氨氮超标案例,深入剖析化粪池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。
一、案例背景
某社区化粪池出水氨氮浓度高达45mg/L,远超当地规定的5mg/L排放标准。该社区化粪池服务人口约2000人,日处理污水量约150立方米,长期存在氨氮超标问题,导致周边河道富营养化加剧,夏季异味严重,居民投诉频发。
二、超标原因
经现场检测与分析,氨氮超标主要由两方面因素导致:
1、微生物活性不足:化粪池内硝化菌数量少、活性低,无法有效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。硝化菌作为好氧菌,对溶解氧(DO)浓度敏感,而原化粪池DO浓度仅2mg/L,远低于硝化反应所需的4mg/L以上。
2、水力停留时间短:污水在池内停留时间仅12小时,微生物未充分降解氨氮即被排出。此外,池体设计未考虑季节性水量波动,雨季时停留时间进一步缩短。
三、处理方案
针对上述问题,技术团队制定“化学应急处理+生物工艺调整”的综合方案:
1. 氨氮去除剂快速达标
选用j9九游会SN-1,该药剂通过氧化反应将氨氮转化为氮气,具有反应快速(5—6分钟)、去除率高(98%以上)、无二次污染等优势。具体操作如下:
投加量计算:根据化粪池水量(150m³/d)和氨氮浓度(45mg/L),按每升水添加0.05克药剂的比例,每日需投加7.5公斤SN-1。
投加方式:将药剂溶解为5%水溶液后,通过计量泵均匀投加至化粪池出水端,确保充分混合反应。
效果验证:投加后5-6分钟检测,氨氮浓度降至3mg/L以下,达标率100%。
2. 工艺优化巩固长期效果
曝气强化:安装额外曝气设备,将DO浓度提升至4mg/L以上,促使硝化菌繁殖。
延长停留时间:改造进出水管道,将停留时间从12小时延长至24小时,为微生物提供充足降解时间。
污泥回流调整:优化污泥回流比至50%,维持池内活性污泥浓度,增强抗冲击负荷能力。
四、处理效果
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监测,化粪池出水氨氮浓度稳定在2—3mg/L,较处理前下降93%以上。周边河道水质明显好转,夏季异味问题基本去除,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0%以上。
本案例表明,氨氮去除剂可快速解决超标危机,但长期稳定达标需结合生物工艺优化。对于类似项目,建议:
优先投加氨氮去除剂:在超标严重或应急场景下,选择反应快、无残留的药剂能快速达标。
同步调整工艺参数:通过曝气强化、停留时间延长等措施,提升微生物活性,降低对化学药剂的依赖。
定期监测与维护:建立氨氮、DO等指标的在线监测系统,及时调整运行参数,防止超标反弹。
关于更多化粪池氨氮超标的处理方法,欢迎联系我公司,点击下方“手机咨询”,获取工程师指导和定制化的解决方案。
相关推荐: